作 者:何飛鵬
出 版 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09/28
今天想來跟大家談談學習,這一本『自學偷學筆記』作者是 何飛鵬,有在看商周的人應該對他不陌生。這本書我在2013年就買了當時也看完了,我現在才發現我follow新書的進度挺快的誒,這本書2013/09/28出版的,我2013/10/1就買了誒,哈哈哈哈哈,果然還是要去書店多走動才會follow到很多新書。
最近我開始想把我書櫃的書在認真仔細地把它研讀一遍,看完就想要捐送出去,剛好來清清自己的書櫃(才能在放更多書XD)。因為這樣所以我的讀書方式會有點小改變,以前我的看書方式其實就只是佳句摘錄,就是把每一本書覺得不錯的句子抄寫在同一本本子中隨身攜帶,因為以前通勤時間多,所以在通勤這段時間就可以看到很多本不同書的佳句摘錄(瞧我這樣在103年從8月開始到12月也摘錄了31本不同書的佳句耶),這次會深度閱讀,所以一本書可能都要看好久好久,畢竟是抱持著要把書捐送出去,一定要讓自己完完全全消化了這些書才行。
何飛鵬這一本自慢 自學偷學筆記總共有三部:
第一部 關於學習
第二部 我的學習經驗
第三部 自學偷學的方法
這一篇我只會講述第一部 關於學習,就如同我前面說的,我要好好消化,所以我閱讀速度會慢很多,讀的篇幅也會下降很多,因為想要詳細仔細思考,所以文章篇幅也會很大,總覺得我一次寫滿三部不要說你們看不下去了,我想日後連我自己看到那麼多文字我也看不下去吧XD 這樣的好處是,其實看了這篇文章也大略了解這本書七八成了,但畢竟是依我自己個人角度看與思考,所以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去看看這一本書,如果可以和我一起分享你的讀書心得那就太棒了
廢話不多說,我直接進入主題。
第一部 關於學習
01. 學習的天賦:自學偷學一輩子
自學是面對新事物時,能自己找到答案的能力;偷學則指能複製別人成功經驗的能力。這兩種是人類存活的良知良能,只要相信自己、勇於嘗試、多看多想,能力就能恢復。
自學通常是由解決問題開始:
1. 自己想
2. 問專家
3. 找書看
4. 網路搜尋
5. 徹底消化所得到的訊息,去蕪存菁,再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並嘗試步驟化,進而一步步執行,過程中在做修正。
02. 學習的起源:人生無處不好奇
學習要從注意開始,注意是因為關心而關心,是因為好奇、有興趣、想了解,所以好奇是學習的起點。
好奇讓一個人不斷認識新生事物,了解不曾接觸過的事物。
我也是個好奇寶寶,對什麼都很好奇,也因為好奇所以讓我不斷地去挖掘更多新事物,例如:有一陣子我瘋狂想了解達文西,所以我在網路,在書局,在圖書館任何一個能讓我找到有關於達文西的訊息的地方我都去嘗試,也是因為這樣我對於達文西有一定的熟悉度,然而因為他是文藝復興畫壇三傑的其中一名,所以我就開始好奇是哪三傑(哎喲~我學生時代的歷史都還老師了),查出來發現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我就又更深度的去了解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發現眾所皆知的大衛像就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他的作品以健美著稱。也許你們覺得這些很早就知道了呀!但是當我還是學生時代時很討厭這樣硬是要背下的讀書方式,因為不是自己真的想了解,所以應付完考試後我就會全部忘記。而現在是因為我自己好奇所以想更清楚了解,所以我查過的資料輕輕鬆鬆的就記錄在我腦海中,不容易忘掉。我特別提這一段是因為,有一次我汗經理一起去拜訪客戶,那時客戶公司裡擺了一座雕像,經理也是涉略是物極廣的人,他就在說這個雕像應該不是誰的作品,應該是米開朗基羅。以前的我也許只能搭話的說:是喲!但那時的我竟然可以說出:對阿,有可能是米開朗基羅的,因為他的作品很強調肌肉線條!!!
這其實在別人印象裡很加分的。
03. 學習的障礙: 遠離自尊心
人皆有自尊心,每個人都會怕弱點被別人知道,甚至因而盲視自己的弱點、否認自己的弱點,這是阻斷學習的最大障礙。
遠離自尊心,承認自己的弱點,不怕別人指出你的弱點,敢於發問,敢於求救,才能啟動學習,成就自我。
這一點是我還在努力學習的地方,因為我非常好面子,所以自尊心極高,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對於不好的評價我會覺得非常沮喪,會覺得是不是全世界的人都這樣想我,讓我會變得很害怕接觸人群。在自尊心作祟下,我完全無法認真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評價,而是一昧的想逃避。雖然在意別人的評價,但是在學習新知上,我不會害怕承認自己不懂、不明白的,因為我覺得就算現在我不明白,但我問了就會懂了,總好比我永遠一直在假裝懂害怕別人問起的階段好,而且我覺得學習真的是從問開始。
04. 拒絕學習:我不愛讀書
學習有很多種方式:上學、上課、讀書、工作等,都是學習的途徑,但任何學習都少不了自發性的閱讀,透過讀書,學習才能深化,成為個人能力的一部份。
讀書是一輩子不能間斷的學習方式,許多人離開學校後,就遠離閱讀,成長就此停滯。
05. 學習認知:沒有快樂學習這件事
每個人的學習啓蒙,一定是被動學習,在體制內受教育,少不了壓力,少不了規範,更少不了痛苦。如果想要透過各種教學的改變,讓學習痛苦減輕,雖有可能,但如果想把學習變成快樂,完全沒有痛苦,似乎不太可能。學習本來就是勉強,本來就要承受過程中的折磨,這是學習的基本認知。
對大多數人而言,幼年時期通常是被動學習,通常不知道為什麼學習,要學習什麼,卻在集體行動中,被迫進行學習。這種體制內的學校學習通常只是人生起步,其決勝關鍵在於何時把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一旦進入自主學習,則個人的內在學習動機會突破一切障礙,讓學習不再痛苦。
自主學習一定是知道學識是為何而要學,從而努力學,並且研究如何學,其過程中必然會對學習的標的產生極大的認同與興趣,對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事,學習將不再是痛苦,或者是學習過程中不論有多痛苦,身心如何受到折磨,可是對當事人而言他們都能忍受或者甘之如飴。
學習是每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如果學習停留在外在的壓力,不得不學,那根本不可能快樂的學習。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與現在我學習的對比,小時候我其實不討厭讀書,但是如果是媽媽去逼我唸書,我就會變得很痛苦,但如果是我自己想贏,想考好,我其實根本不用別人催促我就會自動而且不會感到痛苦的去讀書。還有現在,進入社會身邊有能力的人很多,為了可以不要與他們落後太遠,為了可以在同期間表現得更突出,我下班後會繼續研究工作相關產業,相關技能,甚至假日也是,在別人看來我似乎一直在工作,但其實我一點都不會覺得辛苦或是痛苦,因為我是自主學習,我知道當我懂了這些我會覺得更快樂。
06. 學習障礙:我很注重生活品質
學習一定有困學苦學的過程,如果想輕鬆學習就想過上好日子,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才剛告別學校,進入漫長的工作學習過程,如果這時候就想注重生活品質、輕鬆上班,這是最大的學習障礙。
其實對於這一點我沒有全部認同,當然我同意才剛進入職場就想輕鬆上班這是不可能的,前期因為對公司對產業對職務都不熟悉所以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學習它,但我覺得生活品質這件事不該只是侷限在輕鬆上班,我覺得生活品質是取決於時間的運用,拿我自己來說,我下班後還是會處理工作的事,星期日收假前一天我也會想處理公事或者看看下週行程,但就算是這樣的我也不會認為我就沒有在注重生活品質,我晚上還是可以陪陪朋友陪陪情人,我假日還是可以回嘉義陪陪家人,還是可以出去走走,真的取決於你時間是如何規劃與應用,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就算是玩樂,真的還是要趁年輕還有體力的時候去做,所以我不會覺得在人生前期一定要很認真沒日沒夜的工作,晚期在享樂享福,時間有限,我覺得只要活著的一天,生活與工作就該是好好平衡。
07. 學習方法:問問題與找答案
學習最大的動機是因為遭遇問題,要解決問題,所以進入一連串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學習過程也最容易檢驗。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並非直接尋找解決方法,而是先從界定問題,切割問題,問問題及變換問題開始。
關於問問題&解決問題的書我很推薦麥肯錫系列的書籍,比較淺顯易懂的可以先從麥肯錫新人培訓7堂課開始,有興趣可以先去找看看,不然等我打心得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了XD
08. 學習檢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任何學習都需要檢驗學習成果。檢驗學習成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習者重述學習的內容,能重述學習的內容代表知道,但還不確定是否真懂。要真正學會,就是讓學習者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而且別人也聽得懂,證明學習者已消化並且融會貫通。
就像我現在其實只是知道,但還不算是真正的懂,等我之後講話寫文章都能不自覺地講出這些我讀過的書,就代表我能靈活運用,代表我是真的學習到了。
09. 學習六步驟:看、聽、想、問、做、學
眼,耳,腦,口,手,心是人類六個重要器官,這六大器官也印證了學習的六個步驟。
眼:用眼睛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怎麼做?
耳:多聽別人彼此在工作上的交談,他們如何傳達指令,如何交換經驗,有哪些重點?
腦:用頭腦去分析整個工作的內容,他們為何這樣做?道理何在?嘗試用自己的邏輯,說出工作內容,方法,步驟。透過想的過程讓自己融會貫通,並且找出不明白,看不懂的地方。
口:找到問題後就再開口問。如果在看,聽,想後問出來的問題比較有意義。
再來就是用手做,用心學。
10. 學習啓蒙:學會包粽子
學習無所不在,任何事都有學習的適用。
真正的學習不在教,而是在自己的摸索學習。
11. 學習曲線:做多、做快、做好
剛開始我們做任何事我們一定不熟練,可能也不會做,但是只要重複做,做多了,練習學習的次數增加了,就會逐漸熟練,就會做了,也會越做越好,越做越熟練。
人都有操切之心,也都求好心切,難免期待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一旦無法快速上手,就會產生挫折,因為挫折就喪失興趣,很可能因此放棄,這是人性的弱點。
學習曲線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持續做,不放棄,做多了就能逐漸上手,學會後所需時間就會越來越少,品質也會越來越好。
12. 學習態度:去買房地產---實踐是學會真理的唯一途徑
道理人人可懂,但真正能付諸實踐、實際運用者,才能真正體驗其道理,享受學習的果實。
許多人很認真學習,知道很多道理,而且對這些道理深信不疑,但卻無法實踐。他們面對關鍵時刻時,還是依然故我,沒有按照真理去做,仍然只是個無知的市井小民,這代表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學會真理,只有懂是沒有用的。
學與用絕對是兩件事,實踐與運用也需要學習。
13. 沒有效果的學習:菜籃族知識份子
每個人都重視學習,但真正得到好處的人並不多,知識豐富卻不會活用,就像用茶壺裝餃子,倒不出來,也吃不到。
更多的人學到了卻不相信,留在嘴巴說說而不做,只是言行不一,自我欺騙。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行為。學習不只是要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是把這些知識和技能使用在相關的行為上。
14. 學習想像力:用想的理解電腦
泳遊教練卻不會游泳,高爾夫教練卻打不好,這不是空話,而是常有的事,因為人可以很懂道理,但不會做。這說明了學習有各種面向,而學習也有各種可能。
15. 學習進程:錯對對錯錯錯對
學習是一種逐步推演的過程,隨著時空變異,隨著經驗加深,方法會變,邏輯會變,當然結論也會跟著改變。
學習是一個錯對對錯錯錯對的進程,學會反省,推翻,再學會,再反省,誰知道何者才是正確答案,今日之錯或為明日之對,為虛心是真理,為反省是不變。
我上面說過我自尊心高,很害怕被指責出錯誤,但也因為如此,我自省能力很好,在做完每一件事後都會反省自己哪裡可以在更好,不斷的思考,檢討,調整,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絕對會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16. 學習態度:休假、放空、學習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做過必得到經驗,事物不論對或錯均可借鏡,皆是學習。
徹悟學習就可知道學習無所不在,無論是生活,工作,休閒,居家都得到啟發,其關鍵在於好奇與研究精神。
17. 學習真相:適應輸的感覺
學習的目的通常是想成為人生的贏家,不會有人想輸,只是沒有人能免於輸,最好的人生態度是把書當作過程。
18. 學習技巧:五分鐘學習法
生活中處處可學習,隨時隨地皆可取材,根本無需等有空再好好學。把握通勤,等人的零碎時間吸取新知,絕對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聚沙成塔之效。
19. 學習祕訣:看過就忘了---空出記憶空間
人不可能學會所有事,選擇變成學習中意的訣竅,一定要有所捨,才會有所得,要忘記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才能真正記住我們想學會的事。
每個人都有特質,有有專長,絕對不要強行自己對每件事情都在行。
對想做的事,有用的知識,則要花心思記憶學習。
20. 強迫學習:真心從假意開始
沒有真心的實踐,當然是假的,但做久了,日久成習,也就成真了。
猶如媳婦對公婆,女婿對於岳父母,主管對於部署,老師對於學生,生意往來的雙方等,這些都是需要真心,也需要誠意,可是在互動的初始,彼此認識有限,要真心很難。然而只要按照正確地對待,不斷的重複,行為會變成信念,信念會感動對方,真誠對待就出現了,人性也跟著改變了。
這段其實我不太理解,因為不太理解所以不是很認同,也許是舉例方式錯誤造成我對這句話的不認同,因為我覺得人與人相處即便是剛開始,我覺得是否為真心,所謂真心不是馬上跟他掏心掏肺講心事,而是真心真誠地關心她,體貼他,這事都可以清楚感受到的。也許這段是想表達一開始就算你再怎麼樣不擅長一件事,做得再彆扭,但持續做下去就變成自己的而不再彆扭吧!
21. 學習節奏:百米競賽與馬拉松
短時間快速衝刺的高密度學習,會有速效,而長時間的永不停止的追逐,可見累積之功,這都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只要不停止,就會有進步,不怕曼,只怕停。
學習就是在馬拉松與百米競賽之間徘徊,不時要用爆發力衝刺一下,完成衝刺後有要回到馬拉松的節奏調整與配速,稍微放慢腳步,目的是為了維持進度與成長,進而等待下一輪的衝刺。